0 一些废话

由于旧的笔记本电脑实在太拉了(2016年4000块),2021年的双11我买了个新的笔记本电脑(Lenovo Legion R7000P2021H,3060),玩原神和用UE4都很流畅。

此外,为了保持好心情,首先我没在新电脑上装微信,然后没存任何关于学校科研的资料(只有为了投影存了半天的PPT)、或者配一个conda环境。因此,新电脑既流畅、又没有晦气的东西,简直是无敌了。

再加上2021年12月我在实验室有了一个说得过去的位置,就把台式机搬过去了,新笔记本成为我个人娱乐、学习的主要工具。

说到“个人”,那当然是个人博客(?。虽然很久没写博文了,但心里总想着有博客这件事情。之前,我的博客环境搭在老笔记本上,在台式机上写博文再拷到笔记本上上传,很别扭,去维护的动力又少了几分。放假前我把博客的工程拷了一份,前阵子终于找了个时间把它迁移到了新电脑上——过程比我想象的方便多了。

1 迁移博客到新电脑

  • 安装 NodeJS

    • 下载 Node.js LTS,node --version 查看是否成功
    • 修改自带 npm 源 npm config set registry https://registry.npm.taobao.org
    • 下载 yarn npm install -g yarn
  • 安装Git

    • 我之前一直用 GitHub Desktop,所以事先就安好 Git 了,这其中需要进行一些设置
      • git config --global user.name "yourname"git config --global user.email "youremail" 、等等
    • Git Bash 里生成这台电脑的 ssh
      • ssh-keygen -t rsa -C "youremail"
    • GitHub 网页中,添加这个 ssh 的 id_rsa.pub(公共密钥)
      • 图中是我两个笔记本的 ssh。老笔记本的 laptop 拼错了
  • 安装 hexo

    • npm install hexo-cli -gnpm install hexo-deployer-git --save 、等等
    • 在 blog 文件夹中打开 Git Bash
    • hexo init 一下,生成了一个原始的博客项目,可以看看能不能用
  • 复制原工程的一部分到 blog 目录,替换原始项目

    • scaffolds/
    • source/:写的博文啥的都在这里
    • themes/:关于主题的一切
    • package.json:存储博客的包的依赖
      • npm 安装包时的 --save 就是把这个包记录到 json 文件中
    • _config.yml:博客的一些配置信息
  • 跑一下,看看问题

    • 由于我之前加装了 APlayer,以支持网易云音乐(比如这里),会报一个解析不出来相关语句的错
    • npm install hexo-tag-aplayer --save

综合下来,其实就报了这一个错。之前我还觉得可能要把 katex、流量监控啥的都再安一遍,但这些应该都已经集成在 yun 主题里了?总之过程很顺利,之后再换电脑按这个流程迁移博客即可。

2 关于博客的思考

在整理老电脑文件的过程中,看到了很多值得怀念的东西。

博客是好文明

俗话说:好记性不如烂笔头。

之前我觉得博客无非就是做两件事情:

  • 分享或整理为目的,写一些知识笔记或其他文章
  • 存储的意义,能留下自己制作的一些内容,或表达的一些观点

博客本身是个比较可贵的、能保留点东西的地方。其他平台的环境不必细说。其中很让人不舒服的是,凡事没有法制标准。什么东西、什么时候消失都无法预料且让人不觉得奇怪。

我在B站也被下架了几个二创视频(是下架而不是未通过审核)。图中第一个是当时六小灵堂老师的一些诉求,导致下架了一批无关二创;第二个则是一直比较高压的题材(这算哪门子高压呢)。此外也有几个是懒得申诉直接删了的。在整理老电脑文件的时候找到了一部分,可能找个时间想想以怎样的形式补个档。

因此,建立一个博客,就算仅作为产出的内容留档的地方也是有必要的。博客目前放在 GitHub Pages 上,让人感到比较舒服。

再加上有些东西作为完全主观的思考,放在太公共的地方不合适,也会让别人觉得迷惑。如果去写私人日记就有点意义不明。也有人会在微博之类的地方去写日记,在公共平台上圈一个私有的地方,不想给别人看还要发出来。只能说不知道是什么贵物。

因此,这是我的个人博客,而非私人博客。如果有人碰巧看到我的某些文章,并对其中的一些内容感到有趣,那真是非常好的事情。也欢迎所有人随时跟我交流相关的话题。总之,我以“希望看到的人看得愉快”的心态来写博文。

博客中的我

以上的两点,其实是博文写完后、作为作品发挥的作用。写博客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件好事。

研一暑假过完,我就感到有点忙。毕业总得要点成果;实验室晦气的杂活越来越多、越来越没底线;最重要的是马上要正式开启打工生涯了,有很多东西要开始准备了。

简单说一下这段时间我做了什么:

  • 8月下 - 11月中:断断续续,从0开始把科研做了,包括一定程度上的找课题、读文献、创新和所有的代码。目前实验还不完善,论文还没写
  • 10月上 - 12月中:参加了一个UE4客户端公开课,主要交了三次作业
  • 12月下 - 1月下:实习的三轮技术面+笔试+hr面,虽然流程尚未结束、结果没有最终确定,但起码撑了很多轮(也会写一篇文章详谈)
  • 这期间穿插着各种不给钱的晦气杂活。其实没推进毕业(科研)那条线的时候我都在做烂活。其中不乏当枪手这种,有违我高洁的品格(笑)的勾当

我本身的工作强度其实不大,就是每天下午开始,到不固定的时间结束。但我一直是不太会并行的,就算是屁大一点事往往也会一直挂念着,并且在每件事的区间内(往往以周来算),很难再去开始做另一件事。这段时间,我无所事事的平静日子减少了,每天都感觉有一个“主线”需要一直考虑。在这种情况下,连看看新的动画片、玩玩新的游戏的劲头都没有了,更不用谈去年立下的目标“高强度的新内容获取”。在9-11月我还能打完《死亡搁浅》、《极限脱出999、善人死亡》,但12月我每天只剩下原神刷刷体力、看看lol直播这种很空虚的消遣了。听很多程序员说,随着进入工作,人总会慢慢变得无聊。这大概就是一个开始吧。

空虚[today] = (1 - 恢复率) * 空虚[today - 1] + today_new;,这种疲惫和空虚也是递归的,跟我水杯里的水一样。12月下旬我同时面临两个ddl,一个是跟未来工作有关的UE4大作业,另一个是最让人不齿的烂活,那几天我不得不从早上就开始上班,以推进这个烂活。到了12月21日下午,突然就感觉自我的概念要消失了。

自我是什么呢?

  • 《炎拳》里的阿格尼是一直没有自我的。一开始,阿格尼认为自己是柴薪;后面村长告诉阿格尼,在别人认识自己的时候,自己才存在,因此阿格尼去满足别人的期待,成为领袖、成为神,作为别人眼中的炎拳;再然后,阿格尼为了露娜使用了炎拳,失去了之前自我的一切,转而为了露娜一个人而活;最终接受了那句最深刻的诅咒“活下去”(炎拳我也想找个机会多写写)

  • 《黄金时代》里,王二逃到山里的时候也觉得自我的存在变得稀薄,村里人如果都当自己不存在,那自我是不是真的不存在了;但王二后面还是觉得自己自然是存在的,存在是个事实

  • (以上对于《炎拳》和《黄金时代》我的记忆和理解可能有偏差。此外我觉得《黄金时代》是真的无聊)

  • 我想,他们都是主角,当然有自我。突然回想起关于《化物语》的一条评论,大意是“我不是战场原,也做不成垃圾君,我可能只是星空中的一颗星星吧,为他们祝福”。我同样不是主角,但应该也没有理由是星星吧,那我到底是什么呢?

  • 自我的存在不需要被证明。只不过,花自己的精力、去做跟自己完全无关的烂活;或者一味向未来目标的努力,会慢慢让“自我”这个概念变得不清晰,产生“我几把谁呀”等疑惑。在这种时候,做出一些表达、产出,可能会让“自我”更有实感一些

那阵子正好在整理老笔记本的文件,找到了几年前写的Web端全景漫游demo。因此我花了2h,在老电脑上将这demo调整了一下并加入到博客中(在这里,点击相应链接)。由于我一直觉得,博客是自我表达、产出的一个途径,因此我确实为自己的存在画上了一笔。

我想,在漫长的打工生涯中(75能退休吗?),肯定经常遇到类似又忙又没价值的日子,让“自我”产生磨损。在这时,能让自己的存在产生实感的,应该就是做一些内容上的产出,作为“自我”的延申。剧本、视频、游戏要精雕细琢,音乐、绘画我一窍不通,但在博客写上几笔,永远是比较自由、廉价的方式。

当时我只想元旦放假爽玩,没想到,交完这两个ddl,又突然进入了面试流程、并一直挂念到今天这种展开。这就先不提了。但我相信一件事情: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,在很多年后,也能通过这些文字找回当时的自我。

写给自己看

Don’t Be So Serious

俗话说:大的要来了。

不写的另一个原因是:总想写得好一点、全一点,来个大的。

  • 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整理一个比较精美的笔记,这本身是很有意义的。之前的ML、DL笔记都写得很长也很全。
  • 但到了其他的文章,就开始纠结了,总想尽可能写好点,不想让博文充斥太多的抱怨或者废话。简单来说就是不够随意。

最开始的想法是:虽然没人看,但写给别人看。抱着给别人看的心态去写东西,就会多花点心思,以此来提高写出来的博文的质量

去年尝试使用游戏引擎做游戏,也回想了之前做视频的一些感受。产生了一个想法:对于一个球员,应该区分其贡献、能力、历史地位;对于创作者,也应该把水平、创作力、流量分开。

  • 水平:指创作者的硬实力,审美的能力、技术力等等
    • 表现为质量
  • 创作力(创作能力):以现在的水平进行创作的能力
    • 首先要保证不是降低了水平来创作
    • 在相同质量下,衡量为产量。当时我做视频,2017整年只做了10个左右,在技术稳定后可能一个月才做一个(其实很紧张,各种点子1周、音频2周、视频+P图+渲染压制修改等破事1周)
    • 要说副业、兴趣什么的,其实都是借口。创作力是客观存在差距的,有的人就是点子多、做的快
  • 流量:也就是播放量,这个是随缘的,往往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流量反而不高。这点不提
  • 核心性质:创作力在发挥作用时,水平能最好地提升
    • 一边学,一边要多用、多练,才能提高水平。对于学任何软件、语言、知识,其实都是这样的

要是想保持写博客的动力,其实就是质量和产量的trade-off。

我的初心是想提高自己的创作力,以努力成为内容创作者。就算是要提高水平,也应该在大量创作的过程中去提升。因此:

  • 对于知识博文,依然是增长质量,做得精美、做给别人看,因为是专业
  • 对于其他文章,不应该着眼于质量上的拔高,而是要在现有水平上多写,增长创作力,因为是写着玩

年纪不小了,眼高手低的毛病却越来越严重了。希望我不会趋近开口就是大道理、只能活在学术夸夸群里的形态。

题外话

我在很早就放弃了靠做视频吃饭的想法了。但现在想想,对于非天才型选手,走上职业道路可以按这样的步骤做:

  •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
  • 首先:在一定程度上放弃表达。追求流量、追赶热点(也是我最讨厌的),增长“本钱”(各种资源)
    • 不能完全偏离自己的表达目标,否则会吸引到完全不同的受众
  • 然后:追求创作力,在保证水平的前提下多更新,在此过程中提高水平,积累观众
  • 最后:表达

什么是天才呢?有的人就是学得快,水平高;有的人三天一更,何等的创作力;有的人的兴趣就是流量,天天跟着流量跑也不会觉得心累。

而对于兴趣为主的选手,会直接进行最后一步,自己做得高兴、表达自己就好了。

延申到未来打工生涯,其实也是一样的:

  • 找个大公司换米、学技术,积攒“本钱”
  • 用“本钱”面对所有的可能性